•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不屈的命运 啼血的使命——院长肖善香在建校90周年暨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1-01 00:00:00 阅读量:

 

不屈的命运  啼血的使命
——院长肖善香在建校90周年暨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因为我们在这里聚会,共同庆祝学校90周年华诞;因为我们迎来了省煤集团及其权属单位的显赫贵宾、高层领导、商界英才——在这岁末年初的繁忙季节,他们毅然丢下手头的重要工作,为我们送来了关爱与祝福。他们中有的不远千里从贵州赶来,有的带着病痛从西海赶来,他们的莅临为我们的活动增添了无限的光彩,温暖了这个冰冷的寒冬。因此,我提议,老师们,同学们,请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感谢他们的光临!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的心情却是复杂的。有高兴,有喜悦;有感动,有感恩;但也有几分凝重,几分歉疚,几分不安,因为在学校90年华诞之际,作为新任院长,我还没有能力让她和其他学校一样感受风光无限。但是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做得到!
今年9月,我就任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几天后有人对我说,学校于今年1月异常安静地度过了她90岁的生日。就是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直以来深深地困扰着我,叫人夜难安寐。别的学校,5年、10年的生日都广邀宾朋,隆重庆贺,正可谓“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可眼下这所曾号称江西煤炭行业“黄埔军校”的院校虽然年复一年地培养了无数英才,但在90华诞之际,没有得到一位校友的问候与祝福,耄耋之年的学校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竟然完全成了被人遗忘的记忆。我寻思,如果连校友和省煤集团娘家都指望不上,何谈功名显赫的政要前来作贺?何谈万贯家财的富豪前来捐资?更何谈峨冠博带的学者前来讲学?考虑再三,作为学校后继掌门人,我最后还是决定,趁着2012年的日历还没有翻完之前,一定要为她举行一个简单却不失隆重的生日庆典——尽管学校的财务早已捉襟见肘。
90年来,这所由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伟人创办的学校历经艰辛坎坷,数度迁移校址。从条件简陋的工人补习夜校和职工子弟学校,几经兴废,发展成了一个初具规模、前景喜人的职业学院。回顾学院办学育人的艰辛历程,我们发现,事实上,自她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贫困中奋力挣扎,在逆境中顽强崛起。直到前年,才从破产企业——萍矿集团管辖下独立出来,解决了事业编制问题,但即便到现在,这个座落在萍乡高坑偏僻农村的高职院校,仍然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后盾,没有便利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办学经费筹措艰难,像样的运动场也没有一个,以至于曾经来校视察的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先生也不免喟叹:“想不到在我管辖的范围之内还要这么贫困的学校!”但是,就是在这样一所学校里,一代代教职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日复一日地默默付出,奉献,守望,把青丝熬成了白发。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来自富庶之地,却甘愿献身贫困之乡。因为他们只怀揣一个梦想:要在贫困的偏山僻壤办出一所以改变贫困为使命的大学!
90年来,战争的残酷、迁徙的动荡、生存的危难,都没有击垮她,压弯她。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里,她注重以精神的力量砥砺自身的品格,凝练了“诚朴坚卓达谦智勇”的学院精神。计划经济年代,红色安源效应使她沾光享受着一些政治上的优待。但总的来说,截止到现在,学校办学90年,国家累计投入的资金可能还不够某些重点大学一幢高楼下一个基脚。老师们到2010年转编之后,才开始享受课时津贴。为了把学校支撑起来,职院人不惧清苦的生活,他们节衣缩食,一点一滴蓄积生命的光与热,顽强地托起学校明天的太阳。可悲的是,近些年来,她似乎无论怎样努力,无论怎样勤俭,都无法改变周遭的贫困,反而把自己带入了贫困的漩涡。在象牙塔倒塌,商品潮汹涌的年代,她一次次地落后了。但凭着血脉里滋长出的精神基因,她破釜沉舟,带着90年不变的使命,准备开始崭新的征程。
90年,是一条新的起跑线。相信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藉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倚着江煤集团的倾力支持,秉着职院人“诚朴坚卓,达谦智勇”的精神,一定能在贫困地区办出一所不贫困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