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以“2+4+2”党建工作方法,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9 10:56:16 阅读量: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大党建思维,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拓展工作方法,通过“构建两大体系,注重四个深入融合,促进两个提升”的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工作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党建工作体系,发挥党建引航功能

构建职责清晰、协同联动、运行高效的党建工作体系,形成党委领导、各党支部贯彻落实、党员带头示范、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上下联通格局。以“目标倒逼责任”建立年度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点及责任清单制度,以“指标精细管理”完善党建考核细则,以“项目推进落实”党建工作机制,以“结果导向破解”党建工作难题,实现实施目标、细化指标、项目落实、结果导向一体化推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实地调查”等多元方式对党建工作开展“体检”,运用党支部书记会议、党内双重组织生活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等多元载体强化对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动态监督、常态化检查,有效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政治谈心谈话制度、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主题党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五个常态化”,确保党建工作有序高质量开展。


         二、构建政治理论共学体系,发挥党建铸魂功能

构建了“党委会 中心组 党支部 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 党员个人”的政治理论共学体系。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召开专题学习会和集中培训班,开展理论集体学习会和专题培训班17次;扎实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理论学习共60余次;实施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党支部书记、党员讲“微党课”共20余次。各党员干部依托每周线下学,依托学习强国、网络干部学院等线上平台,采取“线上 线下”方式,实现主动学、时时学、处处学,深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善思善用、指导实践,凝聚学校发展共识。


     三、注重四个深入融合,做好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大文章

(一)注重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补齐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短板。出台《教职工攻读博士学历学位管理暂行办法》《校级教学名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教职工考核实施办法》,修订了教职工师德师风考核办法,2023年引进各类人才46名,共37人评定职称,58人获学校“双师型”教师。建立了学校党委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专家人才“1 1 N N”工作制度,构建“党委领导 教学名师 青年教学能手 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科技作品赛、职业技能等赛事,共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80余项,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巧匠。持续抓好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示范党支部“双带头人”队伍、管理服务队伍、学生骨干队伍,持续实施“四项品牌工程”,发挥干部队伍“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作用。


(二)注重党建与业务相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强堡垒

学校始终牢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理念,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积极构建“党建 ”模式。以“学校党委领导班子 思政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模式,通过新生第一课、党课、思政课、教学实践等方式构建了“党建 教学”融合发展机制,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在推进教学上发挥党的理论优势。以党建助科研,以科研促党建,形成“党建 科研”融合发展机制。2023年度学校获得各级各类课题18个,实用新型专利17个、外观设计3个、软件著作权1个,发表论文43篇,专著、教材15部,校级教学成果奖6个,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夯实教育基础,学校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促进党建与专业建设融通,形成“党建 专业”融合发展机制。围绕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认真把好高水平专业方向,持续不断地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学校建筑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及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群获评立项江西省高水平专业群,学校获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三)注重红色文化与党建相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学校拥有一百年的办学历史,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浓厚的历史底蕴。聚焦党建引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开发31个红色校史故事作为育人资源,组织开展“红色基因传承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优秀红色文化作品评选活动,举行红色家书、红歌大赛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4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辈主题班会,组织大学生前往安源开展特色主题教育现场教学全覆盖,以多途径、多形式汲取“精神氧吧”,释放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建的发展动能,强化红色文化、校史的认同感,汇聚学校发展无穷力量,达到内聚人心、提振信心。


(四)注重党建与社会责任相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构筑不竭动力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以党建引领,践行社会责任,展现学校担当。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系南桥”活动,以“学校 政府部门 乡村”三方联动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教师党员通过开展趣味手工、讲红色故事、诵读红色家书、展示科技作品、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用实际行动温暖人心,落实帮扶责任,进一步加强校地联建共建。

立足服务地方发展,学校开展“童心港湾”公益项目,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等平台,建立完善关爱服务体系,推动“童心港湾”项目发展,打造“童心港湾”实效品牌,促进留守儿童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组织党员、教师、学生前往乡村,开展暑假“三下乡”志愿活动,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四、提升党建品牌建设

学校深入实施“示范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大对党支部建设和支持力度,持续激活党支部创新动能,3个示范党支部围绕建设方案、建设标准、目标任务全面开展验收复核工作,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标看齐,提质创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第二批“党建示范党支部”“双带头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示范申报工作顺利完成,撬动支部育人活力,为扩大品牌形象,创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发挥学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支部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党建育人阵地建设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运用党建长廊、校史陈列馆、党员活动室为活动主阵地,利用班级、宿舍为育人主阵地,实施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制度,开展谈心谈话,打通党员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1 4 N”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运用服务阵地、文化阵地、育人阵地、管理阵地,打造多种空间资源,落实“三自工程”,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打造党建 思政育人阵地,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育人载体,强化理论宣讲队伍,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欧阳娇供稿)